《非暴力溝通》,是微軟執行長納德拉上任第一年,要求所有管理階層必須閱讀的書。鼓勵大家尊重同理,傾聽彼此,取代謾罵。

這項舉動,讓「一個微軟」的概念落地生根,也讓團隊文化深植人心。

《非暴力溝通》是什麼?

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‧盧森堡博士,他早年深受語言暴力之苦。因此,他不斷思索:「究竟為什麼,人們會互相傷害?又為什麼,有些人即使在對方有敵意時,也能好好溝通?」

最後,他發展出透過觀察、表達感受、發現需要、具體請求這四個非暴力溝通步驟。只要依此談話,最終將達到你想要的溝通成果。

第一步、觀察

你是公司主管,你去找部屬,他不在位子上。

他回來的時候你對他說:「怎麼我每次找你,你都不在位子上?」對方可能會覺得:「不是吧,你講話會不會誇張了點,你昨天來找我,我明明就在位子上!」

這種「每次」、「總是」、「老是」的字眼,通常有指責意味,對方聽來特別不舒服。

針對這種情形,主管只要說:「我剛才來找你的時候,發現你不在位子上。」觀察的語言是陳述事實,平心而說。

觀察而不評論,在溝通開始時非常重要,因為我們的第一句話,會決定接下來的溝通品質。

第二步、表達感受

如果有人告訴你:「他在工作中遇到刁難他的老闆。」這時你會怎麼回應他?

你可以跟他講道理:「哎呦!工作不就是這樣,不好相處的一堆,為了五斗米,忍忍吧!」你覺得他聽完後,心情如何?

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去關心對方感受,讓他們覺得跟你說話是舒服的。

以剛才的例子而言,如果你跟他說:「你還好嗎?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老闆,我會覺得很難受。」感同身受,對方的心情會比較好受。

這就是表達感受。

表達感受可以表達對方的感受,也可以表達我們自己的感受。但盧森堡博士提醒大家,一個無法分辨自己感受的人,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。

所以,他鼓勵大家,當你心情好的時候,可以想想你是「開心」、「滿足」還是「興奮」。

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,可以釐清一下你是「難過」、「失望」還是「痛苦」,這樣我們就能慢慢地精準表達我們的感受。

下次你遇到老闆對你口出惡言,你可以告訴他:「我聽到你這樣說,讓我很不舒服。」或是「我看到你在發脾氣,我覺得很不好受。」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。

第三步、發現需要

盧森堡博士說,感受的根源是需要。我們的需要被滿足後,會產生正向感受,沒被滿足會造成負向感受。所以,我們要去釐清,我有什麼需要想被滿足。

盧森堡博士也發現,常常抱怨東抱怨西的人,往往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需要,導致他們會用情緒說話。

職場上,有時我們會遇到老闆情緒失控亂罵人,他的需要可能是發洩,這時我們只要靜靜地聽,先不做回應,滿足他的需要就好了。

但我們不可能像老闆一樣亂發脾氣,卻期待有人能同理我們。所以,最好方式,就是釐清我們的需要,並且坦誠告訴對方,對方才有機會滿足我們的需要。

溝通的時候,如果我們可以隨時察覺自己需要,並去體會他人需要,你會發現,你的溝通能力會越來越好。

第四步、具體請求

具體請求就是請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要,同時也請對方提出他的需要,讓彼此成全,順利溝通。

這裡的請求,請不要用命令。比如:「你應該要怎麼做,你不應該這樣做,你必須按照我的方法做。」這種口吻會讓談話對象不舒服。

真正的請求,要讓對方理解,他是有選擇權的。就算說「不」,也是可被諒解的。

職場上有時我們會遇到誤解,一個完整的《非暴力溝通》,我們可能是這樣說:

「當我從別人那邊,聽到你抱怨我都不做事的時候,我覺得很不好受,因為我自覺是個負責的人。可不可以,下次你覺得我做的不好的時候,麻煩你寫個郵件給我。這樣我就可以即時回覆你,看看有哪些地方,我可以來改善,好嗎?」

請求不是單方面的,我們可以相互請求,你可以說:「我覺得這樣比較好,你覺得呢?」也讓對方有請求的機會。

《非暴力溝通》幫助我們在與人溝通時,從觀察開始,表達自己的感受,發現彼此的需要,然後再提出請求。只要圍繞這四個步驟,溝通就能水到渠成。

美國激勵大師安東尼.羅賓曾說:「盧森堡博士所教導的非暴力溝通,有助於我們創造不同凡響,令人滿意的人生。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問題,他的溝通策略將會使你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。」

只要我們願意,非暴力溝通。

推薦閱讀:常說好話贏得好感,把話說好的三不思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