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到底要怎麼跟青少年溝通啊?我真的很努力跟我的孩子說話,問他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地方?但他什麼也不肯說。」這是我在企業講授NLP溝通課程時,一位職業婦女利用下課時,問我的問題。
她接著說:「奇怪的是,只要是他同學說的,他都照單全收。跟同學聊天,話就比較多,難道這就是代溝嗎?」這位媽媽流露出天下父母心的神情,期待我的解答。
想給建議,先要釐清問題,溝通才不會被句點。
所以我先問這位媽媽,平常是如何跟孩子說話的?
她說她的孩子是男生,平常話就比較少。但還沒上高中之前,他說話至少會說個一兩分鐘。但上了高中後,問他一個問題,他回答就變成一兩個字,反差實在太大。
她說因為家裡住比較遠,交通不方便,所以孩子放學時,她都會開車接孩子回家,有時在車上會問孩子:
「今天在學校好嗎?」 「還好!」
「肚子餓不餓?」 「不餓!」
「要不要吃點什麼?」 「不要!」
「晚餐想不想出去吃?」 「不想!」
聽完她的描述,我跟她說,因為你使用的是「封閉式問句」,妳可以多用「開放式問句」看看。
什麼是「封閉式問句」
「封閉式問句」本來的目的是,讓對方在你問完問題後,不用思考太久就可以回答,是銷售常用的一種技巧。比如你去買東西,銷售員問你「你要刷卡,還是付現?」你自然會從他給你的選項中,選擇其一做決定。
父母跟孩子的對話,如果有「好不好、要不要、餓不餓、想不想」,孩子當然會直接回答「不好、不要、不餓、不想」,所以跟孩子溝通,要穿插「開放式問句」,這樣比較能聊得開。
什麼是「開放式問句」
「開放式問句」的英文是「open-ended question」,是心理諮商和輔導常運用的提問技巧,問題開放,對方比較可以多說,而不是讓對方回答 Yes or No。
我建議這位媽媽可以這樣使用「開放式問句」:
「聽說傳說對決這款手遊很紅,要怎麼玩啊?」
「好久沒看到你的同學小智了,他最近怎樣?」
「現在有點晚了,我們出去外面吃好了,你想吃什麼?」
這種說話方式,比較能讓孩子多講,不會只說一兩個字而已。
「開放式問句」還可以在職場使用
舉例來說,小華在行銷會議上提出了點子,行銷主管可以用開放式問句讓討論聚焦,更理解小華的想法。
小華:「我們預計邀請目前很有人氣的網紅來拍攝影片,讓他們試吃我們的產品。但,不能挑選年紀太小的網紅,年齡最好要三十歲以上。」
行銷主管:「喔!怎麼說呢?你的意思是什麼?」
小華:「是這樣的,因為年紀太小的網紅,我擔心他們的人生閱歷不夠,形容不出我們產品的口感與層次。」
行銷主管接著問:「是喔?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,可以說說你的看法嗎?」
小華:「好的。之前為了要探尋合作意願,我寄了我們的產品給不同年齡的網紅。大部分的網紅吃了之後,都可以形容出我們要的感覺。唯有好幾個年輕網紅試吃後,他們只是很簡單的形容我們的商品「好吃」、「感動」,有人還加句日文「おいしい」,其實這句話跟好吃是一樣的意思,所以我覺得他們不太會形容我們這種高端商品。」
行銷主管接著說:「了解,你可以實際舉幾個年輕網紅的例子嗎?這樣可以提醒大家,以後就不用花時間在他們身上了。」
小華:「好的,像這幾個網紅,是落在二十歲和二十五歲之間,我認為公司產品不適合找他們代言,因為他們對我們產品的形容如以下…」。
小華的主管大多運用「開放式問句」,所以小華暢所欲言。因此下次與人溝通,如果你想要理解對方想法,讓對方更能開放心胸與你討論,你可以多用「開放式問句」,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。
最後還是提醒大家,如果你想要讓談話開展有深度,可以多使用「開放式問句」,因為它就像考試的申論題,需要解釋說明,這樣一來,對方也會覺得你對他們說的話感興趣。
反過來說,當我們需要做簡單的選擇,或是立刻要引導別人做決定,我們就只要使用「封閉式問句」就好,以免繞來繞去,增加彼此溝通的時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