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LP神經語言學是一門實用的學問,它有許多技巧,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改變,或是與他人良好溝通。
就算我們沒有上過NLP課程,只要了解NLP的一些觀念和原則,也可以幫助我們在溝通時,建立良好心態,平心靜氣地來與他人溝通。
以下有三句NLP的溝通原則,如果我們把它當作溝通時的座右銘,我們更可以掌握溝通這件事。
第一、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
NLP強調,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,哪怕是雙胞胎,也會有不同的經歷。所以對同樣的事情,沒有兩個人的看法,會是完全一樣。這也提醒我們,別人的看法跟你不一樣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。
心理學家在獄中研究重刑犯,想了解這些人的思維,欲找出預防犯罪的方法。
其中一位重刑犯跟心理學家說:「我爸爸是殺人犯,媽媽長年吸毒,我生長在這樣的家庭,耳濡目染,言行當然乖戾。」
有趣的是,心理學家在訪談過程,發現這位重刑犯有個雙胞胎哥哥是位律師,不但從未犯罪,還常到學校義務演講,教學生做人道理。
於是心理學家帶著好奇心,去採訪哥哥。他的哥哥說:「我爸爸是殺人犯,媽媽長年吸毒,我生長在這樣的家庭,悟到了一件事,那就是我要努力向上,不要重蹈我爸媽的覆轍。」
雙胞胎,對事情看法,也會南轅北轍。
職場討論議題,有些人只要聽到有人反對他的提案,便會擺臭臉,告訴對方你怎麼這麼笨,連這個都不懂。此時你會看見,提出反對意見的人會更加反對,甚至加入情緒,導致會議便成戰場,爭鋒相對。
倘若在溝通時,我們能夠思想NLP的這句原則,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,對方跟我的觀點不同很正常。
我們就會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,思想別人為何會這樣說,我們就能多一點包容,多一點體諒,溝通自然能換位,不致產生太多的衝突。
第二、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
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,這句話的意思是,每個人只能被自己改變,改變之門在他身上。他聽不聽得進去我們所說,願不願意把門打開,都在於他自己。
美國作家瑪麗琳.弗格森曾說:「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,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,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。」
其實所有的改變都要先覺知,通過啟發、閱讀或聽講,讓一個人知道他哪裡有問題。這個階段是最難的,因為人通常不會承認自己有問題,有問題的都是別人。
然後他要接納有問題的自己,哪怕現狀很糟糕,也要全盤接受。承認自己有所不足,才有可能讓自己更好。
有時我們會對別人這樣說:「我不是跟你說了好幾遍,你為什麼老是講不聽?」為什麼對方老是講不聽?因為對方根本不覺得他有問題,他為何要聽你的呢?
可見,我們要把自己的想法或觀念,硬生生地讓別人接受,基本上是有難度的。
所以溝通時,我們必須要去思想,對方在乎的是什麼?他為何要去做這件事?對他有什麼立即的好處?怎麼說,他會比較容易聽進去?如果能在談話時,滿足這些需求,對方自己願意改變的機率才會比較大。
第三、重複舊的做法,只會得到舊的結果
愛因斯坦說:「什麼叫瘋子?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,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」所以,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沒有結果,那我們就必須要改變做法。因為新的做法,會比舊的做法多一分勝算。
溝通也是一樣。
電影《瀑布》飾演媽媽的賈靜雯,因壓力造成思覺失調,某天在家煮東西,不慎引起火災,被送至醫院,後轉入精神科治療。
醫生告訴電影中賈靜雯的女兒小靜,要多陪陪媽媽,按時吃藥,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媽媽。
小靜問:「我要怎麼理解她?」醫生告訴小靜:「不要一直否定媽媽,多站在媽媽的角度,改變彼此的相處方式。」
某天,媽媽在家裡用掃把敲客廳大門,小靜問媽媽:「妳在做什麼?」媽媽害怕地說:「門外有衛兵。」小靜又問:「他們在外面幹嘛?」媽媽說:「他們在門口監視我們。」
小靜想起醫生的話,要理解媽媽。於是問媽媽:「你說的衛兵是站著不動?還是巡邏的那種?」媽媽說是站著的。
後來,小靜跑到門外,假裝真的看見衛兵,破口大罵並趕走他們,賈靜雯才安靜下來。
有用比真實重要。
溝通是沒有標準流程的,只要是能達到效果,都是好的溝通方法。所以,當我們一直用同樣方法來與人溝通,但總不順利時,我們就應該思想,可以用怎樣的方式,對方會比較願意接受。
就算對方暫時不接受我們的觀點,我們也不必沮喪。因為我們已經從這個過程,學到一些新的溝通方式,也讓自己有所成長。
鼓勵大家在未來,多運用這三個NLP溝通原則,和諧地達到我們想要的溝通效果,掌握溝通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