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場與生活中,我們時常希望別人配合我們、認同我們,甚至主動為我們努力。但要讓別人心甘情願地行動,單靠權威或威脅是行不通的,因為這些手段往往只會引起不滿或反抗,最終導致關係破裂。
真正有效的方法,是讓對方發自內心願意去做,也就是讓他「想要」這麼做。這就涉及一個關鍵問題:什麼能驅動人類的行動?
人類的行動動機:渴望被肯定
心理學大師們早已揭示了影響人類行為的核心動機:
- 精神分析專家佛洛伊德認為,人類的行動動機來自性衝動和渴望偉大。
-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.詹姆士更進一步指出,人類最殷切的需求是「渴望被肯定」。
- 哲學家約翰.杜威則提出,人類最深層的驅策力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,這種需求與食物一樣,都是人的基本需求。
換句話說,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是激勵行動的關鍵。每個人從小到大最開心的時刻,往往都與他人的讚美有關。老師的表揚、朋友的認同、甚至簡單的一句「你真棒」,都能讓我們充滿動力。
洛克菲勒的讚美智慧:將失敗轉化為動力
美國的億萬富翁約翰.洛克菲勒以財富聞名,但他的人際智慧也同樣令人讚嘆。有次他的合夥人愛德華.貝佛在南美洲進行了一項大型投資,結果導致公司損失了100萬美元,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。
如果是一般老闆,可能會大發雷霆,甚至解除雇用契約。但洛克菲勒卻選擇了鼓勵而非責備,他發了一封電報給貝佛,大意是:「您至少挽回了60%的損失,這已經很不錯了。畢竟,沒有人能保證每一筆生意都穩賺不賠。」這封電報不僅讓貝佛沒有因為失敗而氣餒,反而激發了更大的忠誠與信心。
安德魯.卡內基:百萬年薪的總裁,靠的不是鋼鐵技術
鋼鐵大王安德魯.卡內基,以百萬年薪延攬當時38歲的查理斯.施瓦布,擔任美國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。很多人好奇,施瓦布並非鋼鐵製造專家,為何能獲得這麼高的薪資?
卡內基的回答是:「他最懂得讚美別人,最懂得處理人際關係。」
施瓦布本人也說:「我認為我的才能,在於激發下屬的熱忱。我的方法雖然簡單,但非常強大,那就是讚賞和鼓勵。世界上最容易摧毀員工士氣的,就是上司的指責。因此,我從不指責任何人,而是由衷地嘉獎他們,因為讚美是最強大的激勵因子。」
負面批評VS.真誠讚美
在工作中,當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時,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?多半是不滿、尷尬,甚至怨恨。
但如果對方真誠地稱讚你,你則會感到滿足,甚至願意為對方付出更多。這就是為什麼領導者、老闆、甚至家人應該學會多用讚美代替批評。
有位農婦,某天結束忙碌後,端上了一盤乾草給家人。家人驚訝地問:「你瘋了嗎?我們怎麼會吃草?」農婦回答:「20年來我每天給你們準備飯菜,從來沒聽過一句感謝的話,我還以為你們吃什麼都一樣呢。」
這個故事幽默又發人深省——我們是否常忽略對親近之人的讚美?其實,一句「謝謝你的努力」、「你做得很好」,就足以讓人感到被重視。
卡內基給出的黃金法則
第一個黃金法則你可以參考這篇:不批評、不責備、不抱怨
真誠地欣賞和讚美他人,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,這不是虛偽的恭維,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欣賞。當你真誠讚美別人時,他們才會願意敞開心扉,甚至受到你的影響。
下次當你希望別人配合時,試著先問自己:「我要如何讓他感覺到被重視?」這才是影響他人的真正秘訣。
處理人際關係的另一個關鍵:換位思考
在學會讚美別人後,還有一項關鍵技巧能進一步影響他人,那就是換位思考,理解對方的需求。
卡內基曾以「釣魚」比喻這個概念,他說:「我自己喜歡吃鮮奶油草莓,但釣魚時,我會用魚愛吃的蟲子作為魚餌,而不是我愛吃的草莓。」
這個簡單的道理告訴我們:如果你想說服別人,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求,而要站在對方的立場,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。這正是人際交往的進階智慧,換位思考讓對方願意為你行動。
所以,從今天開始,試著對身邊的人多點讚美,換位思考,這不僅會讓你的關係更順利,也會讓你成為受歡迎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