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──明明你是對的,卻怎麼說對方都聽不進去?或是你為了證明自己,據理力爭,最後卻換來一場不歡而散的會議?

這些情境,其實都和「人際溝通」的技巧息息相關。這集影片我們就從《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》中,挑出三個關鍵原則,幫助你在人際互動中,不只讓對方接受你的想法,更能贏得對方的心。

原則一:避免爭辯,因為你贏了理,卻輸了人心

卡內基曾分享一段親身經歷。某次在倫敦的宴會上,他糾正一位來賓引用成語的出處——原本對方說那句話來自《聖經》,但卡內基堅稱那是出自莎士比亞。雙方爭執不下,最後找來一位熟讀莎翁的朋友裁決。沒想到這位朋友卻說:「是出自《聖經》。」

事後卡內基氣憤地質問朋友:「你明明知道我對,為什麼幫他講話?」朋友卻說:「戴爾兄,我們只是一場宴會上的客人,為什麼一定要讓對方難堪?真正聰明的人,是懂得避開無謂衝突的人。」

這段經歷讓卡內基明白了一個道理:爭論從來不會帶來真正的勝利。即使你「贏了」,對方也只會心生不滿,不會真正認同你。

推銷員派崔克也有同樣的體悟。過去他總習慣反駁客戶對自家產品的批評,結果常常惹怒客人、失去訂單。直到他學會「不爭辯」,轉而附和對方、順勢提出產品優點,才讓他扭轉局勢,成為頂尖業務。

這正是卡內基所說的:「你可以透過辯論獲勝,但那是空洞的勝利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選擇的是能夠長久合作的勝利。」

原則二:不要直接說「你錯了」,因為你傷的是對方的自尊

有時候,我們出於好意指正別人,但往往換來對方的反感。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當你說出「你錯了」這句話時,你否定的不只是他的觀點,而是他的判斷力、自尊,甚至整個世界觀。這樣的話語,只會讓對方更想為自己辯解,反而讓你希望他接受的觀點更遠。

卡內基用自己的一次經驗來說明這點。他買了一組昂貴的窗簾,朋友見了說:「你被騙了吧!」雖然這句話是事實,但他聽了卻滿心不快,忍不住反駁。

而另一位朋友則用讚美的語氣說:「真希望我也能買得起這麼漂亮的窗簾。」這時反而是卡內基自己主動承認價格太貴,甚至有些後悔。

這正說明了一個心理現象:錯誤,我們自己其實知道。但若被他人當面點出,反而會激起本能的防衛。

那麼,當你真心認為對方有誤,又該如何表達呢?

試試這樣說:「你的想法很有意思,我這邊剛好有另一種看法,不知道對不對,如果我不對,也希望你能指出來,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。」這種說法,不僅避免了正面衝突,還建立了尊重與合作的氛圍。

原則三:如果你真的錯了,請立刻承認

許多人怕被罵、怕失面子,即便知道自己錯了,也不願意坦承。但事實是,越早承認錯誤,越能贏得尊重與寬容。

一位廣告設計師華倫分享過這樣的故事:有次他提交了一份作品,立刻被客戶挑出錯誤。這位客戶語氣尖酸刻薄,讓他一度想甩門而去。但他想起卡內基的建議,決定改變反應。

他誠懇地說:「你說得對,我這樣的錯誤實在不應該發生,很抱歉讓你失望。」沒想到,客戶反而語氣一轉,表示只需要小修一下,不用重做,並額外委託了新案子。

這正印證了一句話:你永遠無法從爭吵中得到真正的利益,唯有讓步,才能換來對方的理解與支持。

結語:真正的影響力,來自尊重與同理

避免爭辯:爭辯帶來的勝利是短暫的,贏了理,卻輸了感情與信任。

不要說「你錯了」:給對方保留面子,才能保住關係與合作的機會。

錯了就坦承:主動承認錯誤,反而讓你更有肩膀,也更容易贏得尊重。

溝通的本質,不是說服,而是建立理解。希望大家能運用這些原則,不只讓對方更願意接納你的想法,更能在各種關係裡,得到更長遠的合作與信任。

推薦觀看:《L.E.A.D.溝通系統》說書影片,我們都會說,為何還要學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