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的數十年,與搶匪溝通的談判人員,有一種簡單的溝通模型,那就是先取得對方信任,然後讓對方做出選擇。而這個選擇,通常傷害最低。

如果一個談判專家對搶匪說:「你現在馬上給我釋放人質,否則我們就要破門而入了。」當談判者這樣說後,不是人質被殺,就是雙方火併。

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,不會一開頭就說自己想要什麼,而是試圖去了解對方為何要這樣做?體會對方感受,讓對方知道有人關心他們。他們今天會走到這一步,可能就是因為沒人願意好好聽他們說話。

日常溝通也是這樣。

有些人用吵架,或是不理睬對方來溝通。這種透過大聲,沈默,甚至侵略性動作,來表達感受。只爽自己,通常沒有好結果。

有些人用討論,或是積極回應來溝通。這種透過理直氣和,傾聽他人,展現出雙方溝通意願。是彼此關照,通常有共識。

由此看來,溝通時的情感交流,跟溝通時的訊息交換一樣重要。或許,更為重要。

所以我們在與人溝通時,要把自己的大腦,想像是雙核心的電腦中央處理器。一個核負責訊息和內容,另一個核管理氛圍和情緒。兩個核心,不斷運算,交互影響。

當我們發現談話氣氛不好時,我們就必須關掉處理訊息和內容的核,先用負責管理氛圍和情緒的核,來恢復氣氛,才能有效溝通。

溝通過程中,如果我們不把氛圍和情緒處理好,不照顧對方感受,甚至讓對方感到壓力緊張和不安,就像是談判人員喝斥搶匪一樣,溝通就難竟全功。

情商之父丹尼爾.高曼也說,能夠瞭解自身感受,控制衝動和惱怒,理智處事,面對考驗時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人,較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。

為了要能自我覺察,隨時啟用管理氛圍和情緒的核,以下有三點,在溝通時可以拿來思想。

第一、強調對不對沒有意義,說的有效果才比較重要。

如果有位醫生跟你說:「手術非常成功,但病人沒救活。」你的感想是?

手術目的是為了救人,如今病人沒救活,醫生稱手術成功,完全沒有意義。溝通時,我們一直強調自己是對的,只是對方聽不進去,其實也沒意義。

所以當對方的回應不是你期望,我們就要趕快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。看是要重建安全氣氛,還是要化解對立衝突,直到氛圍可以,再進行溝通。

第二、對方是否已明白你的意思,只有對方知道。如果不確定,放低身段去確定。

「我不是已經告訴你好多次,你為什麼還是不會做?」有些主管教導時,會用這種強烈語氣,造成部屬心裡不悅,甚至心生畏懼。

但部屬為何不會?有時是在前期溝通時,就已經不懂。但因主管位高「拳」重,導致部屬不敢問,造成你以為對方明白,實不明白的誤會。

有位科技業的主管跟我分享一個故事,他說最近接了一個業績不好、士氣低落的團隊,幾個月之後,業績雖然還沒達到公司的目標,卻逐漸好轉。

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?他說,過去只要業績不好,之前的主管只會指責他們,卻沒提出辦法。但他願意跟團隊討論問題出在哪裡,並且捲起袖子跟他們一起解決,所以士氣變好。

不同的溝通模式,造就不同的溝通結果。

第三、帶著坦白的心,就什麼都可談。對方曲解你,澄清即可。

談話時,有些人很坦白,有些人會藏私,你喜歡跟哪種人溝通?應該是坦白。因為跟他們在一起,不用拐彎抹角。

己所欲,施於人。溝通時坦白,對方會感受你真心。

若是在談話過程,對方曲解你的意思,嫌隙發生。我們可以先暫停訊息處理,委婉徵詢對方,是否有哪裡我們說的不完全,造成對方情緒。

重修舊好,就能再創談話美好。

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:「溝通最大問題,就是誤以為已經溝通過了。」如果單核的溝通,無法達成果效。不妨做個雙核的溝通者,說不定許多溝通問題,就會迎刃而解。

延伸閱讀:非暴力溝通,一本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請求主管閱讀的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