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競爭的職場中,我們如何穩定的輸出?作者張嗣漢在《教練自己》這本書中提出一個觀點:我們不僅是職場中的「球員」,更應該成為自己的「教練」。

他用簡單易懂的「3D模型」——Define(定義自己)、Differentiation(與眾不同)、Discipline(自律),為我們提供一套清晰的成長指引。

Define:定義自己,找到專業定位

我們需明確自己的定位,就像籃球場上的球員各有角色分工。他透過自己在球場和職場上的經歷,提醒我們要在每次挫折中,重新審視自身價值,探索更多可能。

他也鼓勵大家,不要侷限於現有的職位,而是尋找能發揮潛力的角色,在變化中持續成長。

Differentiation:與眾不同,提升競爭優勢

在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是展現你的獨特性,他也以積極的行動力,參與了台灣 Costco的市場開拓。即使在前五年持續虧損,仍堅守經營理念,最終成功打造出品牌價值。

他請大家專注於自己的差異化特質,並透過實際行動,讓它成為你的職場標籤。

Discipline:自律,構建長期優勢

自律是職場成功的基石,要以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高效率,他認為日復一日的堅持,就能帶來改變。正如Stephen Curry憑藉數萬次練習,從默默無聞成為頂尖的三分球射手,自律的力量不可小覷。

他鼓勵大家,用教練的視角看職場,只有當你成為自己的教練,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,在漫長的職場賽事中走得更遠、更久。

推薦觀看:《最好的教練不給答案》說書影片,日本職棒教練寫的書